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大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导致淋巴循环障碍,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而形成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什么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BCRL)是由乳腺癌手术、放射治疗或肿瘤转移后发生的淋巴系统循环障碍,导致富含蛋白的淋巴液回流障碍进而在组织间隙滞留所引起的水肿。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术后一项长达10年的大型随访数据显示,淋巴水肿发生率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2年时约为13.5%,术后5年时约为30.2%,术后10年时约升高为41.1%。淋巴水肿具有慢性、进行性、终生治疗等特点,是乳腺癌术后的重要健康问题。
淋巴水肿的临床表现
主观感受:患肢肿胀感、沉重感、刺痛感、麻木感等。客观指标:①患侧肢体周径较健侧肢体周径增加;②指压可有凹陷;③水肿侧肢体皮肤无法捏起;④患肢脂肪沉积及纤维化加重,甚至出现橡皮肿。
淋巴水肿发生高危人群
1.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2.放化疗患者3.术后肢体出现蜂窝织炎4.体重指数(BMI)≥25 kg/m2的超重患者
淋巴水肿的分期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淋巴水肿发生
预防淋巴水肿是大家术后都很关注的问题,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此就需要术后患者能够在早期尽量养成一些好习惯,避免淋巴水肿的发生。
睡姿:平卧位患侧肢体垫高,手臂呈直线,手掌高度要超过心脏平面。健侧卧位,患肢放于体侧或枕头垫高超过心脏水平。禁忌患侧卧位。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皱褶和手指间隙,洗浴后擦润肤露等。外出游玩时,应使用防晒霜、穿好防晒服或者带上遮阳伞,避免患肢在阳光下暴晒。
避免患侧上肢任何损伤:包括针刺、输液、擦伤、肌肉拉伤等各种外伤,因为其会导致液体渗出增多,增加上肢液体回流负荷,加重淋巴水肿。避免患侧上肢近端过紧:包括紧身衣、测量血压、患侧压迫姿势均属于上肢近端过紧,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上肢的皮下淋巴通路被阻断,所以需要激活皮内的毛细淋巴管进行代偿,而如果近端过紧会将这些管道压闭,从而影响淋巴液引流,造成淋巴水肿。
避免患侧肢体过热(控制血压):上肢过热会(含血压过高)导致肢体内毛细血管渗出增加,增加上肢液体回流的负荷,加速淋巴水肿发生和进展。
适量用力及活动:过早负重活动容易引起液体在近端淤积,促使水肿的发生。所以手术后早期(2~4周内)上肢的负重一般不超过一袋日常家用白砂糖的重量(约500克)。4周后,上肢需逐渐(缓慢)增加肌肉及肌耐力的活动,以保证有足够的肌容量来正常运行肌肉泵的排水功能。
术后定期监测双上肢臂围大小变化,观察有无肿胀、紧绷感、发红等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信息来源:乳腺甲状腺外科
原文作者:杨红娟
责编初审:丁梅
主编复审:左曙东
领导终审:王向东
读网校对:赵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