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北方地区还有悬挂艾草、佩戴香囊、打扫庭院等风俗。南方地区有沐兰汤、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习俗。而这些风俗习惯或多或少也都与健康有关,也体现着古代中医养生思想。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前后正值寒暑交换之际,早中晚、室外及室内温差较大,此时的气候特点容易致病,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到野外采摘艾草,且悬挂在门口。按陕西关中的民俗说法,将艾草悬挂在家门口能够起到驱逐蚊蝇、虫蚁、消除病毒、净化空气的作用。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艾草是中医常用的药材,其茎叶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芳香油,具有奇特香气,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可以用来防病治病,尤其在端午时节其药性作用更加明显。
“民以食为天”,无论大江南北,端午吃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陕西一般要吃粽子、油糕、麻花,绿豆糕,西府的习俗还要吃一碗臊子面。陕西的粽子一般呈三角形,用竹叶沾水包裹糯米(过去是黏秫米),里面的配料主要以红枣、豆沙、花生等,或者干脆只有糯米,配上甘甜的蜂蜜,现在依旧能在路边小摊找得到,成为人们的端午回忆。不论是软糯香甜的粽子还是口口留香的糕点,“甘甜”是主要味道,而“甘”味在中医理论中与脾胃相应。甘,能补中,能健脾,和缓情绪。《黄帝内经》中就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说法。但是过食甜食容易腹胀和吐酸水,中医常讲“甘能令人中满”就是这么一会事。甜食过多而不注意口腔卫生,还容易引起龋齿等口腔疾病。
在穿戴方面,西北地区流行佩戴香包、戴五毒肚兜,戴“五色线”。端午节期间,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制作香荷包的习俗。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会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色各样的荷包,有人物,有动物,有食物样式,充满了生活气息。里面装上香草和中药材,如苍术、香藿、丁香、白芷等这也就是中医香疗的一种形式。五毒肚兜是采用大红色打底的布,“五毒”分别用白色、绿色、黄色或者黑色刺绣出蛇、蝎、蜘蛛、壁虎、蛤蟆等几种认为有毒的动物,期望能够不受它们侵害。当然现在看来,孩子的肚兜能保护孩子不受凉,从侧面反映出过去保护儿童脾胃的习惯;而五色线也称“五彩缕”,在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
根植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端午节所演变的生活习俗,追溯起来,有古代普通民众的“卫生防疫”的作用。我们也看到了陕西人热爱生活,追求五谷丰登,美好健康生活的愿望。祝大家端午安康!
信息来源:中医科
原文作者:岳思淙
责任编辑:刘晓虹
审核编辑:左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