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回,春天的到来给万物带来了一丝生机,然而早春寒意仍浓,“春寒料峭”就是用来形容初春的寒冷。民间也有“倒春寒”一说。
宝鸡地属北方地区,这时候北方的冷空气的势力还是很盛,冷空气由北而南越过黄土高原直接进入渭河谷地,导致了春天多风的天气,气温的回升有赖于地表温度的回升,而地表的热量几乎全来源于太阳光照射,早春的大地上仍有冰雪冻土,融化过程中又需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得很快,在室内看上去天气暖和,而实际上人们仍能感受到一丝寒冷,这在初春尤为明显。所以春季要当心“春寒”伤身。有道是:“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提醒人们当心春天里的“冬天”。
早春时节寒冷、干燥的气候,气温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猩红热、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春寒”还可能诱发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病。因为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由于春寒温度和相对湿度低,气压高,气候干燥,体表蒸发快,体内的红血球积压和血液黏稠度就增高,血流速减慢,加之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破裂。“春寒”还容易引起陈旧伤,旧伤部位因为早春气候寒冷,寒主凝滞,气血不通使得肌肉和神经纤维产生牵拉或挤压而疼痛。防止和减轻旧伤疼痛,要注意保温,应适当按摩患部,使患部血液通畅。
历代中医均重视“早春养阳”。根据“早春养阳”的养生原则,抵御“春寒”就需要我们做好保暖措施,不能因为气温稍有升高就立即减少衣物,有甚者早早就穿起了“夏装”。违反了这一原则,就会使身体的各项机能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疾病。所以说早春时期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防止“春寒”伤身才能不得病,少得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稿件来源:中医科
原文作者:岳思淙
责任编辑:刘晓红
审核编辑:左曙东